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

看電影學古文

  刺客聶隱娘         侯孝賢導演的得獎作品







〈聶隱娘〉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裴鉶 《太平廣記》卷第一百九十四豪俠二

聶隱娘者,唐貞元中,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。年方十歲,有尼乞 食於鋒舍,見隱娘,悅之。云:「問押衙乞取此女教。」鋒大怒,叱 尼。尼曰:「任押衙鐵櫃中盛,亦須偷去矣。」及夜,果失隱娘所向。 鋒大驚駭,令人搜尋,曾無影響。父母每思之,相對涕泣而已。後五 年,尼送隱娘歸。告鋒曰:「教已成矣,子卻領取。」尼歘亦不見。 一家悲喜。問其所學。曰:「初但讀經唸咒,餘無他也。」鋒不 信,懇詰。隱娘曰:「真說又恐不信,如何?」鋒曰:「但真說之。」 曰:「隱娘初被尼挈,不知行幾里。及明,至大石穴之嵌空,數十步 寂無居人,猿狖極多,松蘿益邃。已有二女,亦各十歲,皆聰明婉麗, 不食,能於峭壁上飛走,若捷猱登木,無有蹶失。尼與我藥一粒,兼 令長執寶劍一口,長二尺許,鋒利吹毛,令剸逐二女攀緣,漸覺身輕 如風。一年後,刺猿狖,百無一失。後刺虎豹,皆決其首而歸。三年 後能飛,使刺鷹隼,無不中。劍之刃漸減五寸,飛禽遇之,不知其來 也。至四年,留二女守穴,挈我於都市,不知何處也。指其人者,一 一數其過,曰:『為我刺其首來,無使知覺。定其膽,若飛鳥之容易 也。』受以羊角匕首,刀廣三寸。遂白日刺其人於都市,人莫能見。 以首入囊,返主人舍,以藥化之為水。五年,又曰:『某大僚有罪, 無故害人若干,夜可入其室,決其首來。』又攜匕首入室,度其門隙, 無有障礙,伏之樑上。至瞑,持得其首而歸。尼大怒曰:『何太晚如 是!』某云:『見前人戲弄一兒,可愛,便未忍下手。』尼叱曰:『已 後遇此輩,先斷其所愛,然後決之。』某拜謝。尼曰:『吾為汝開腦 後,藏匕首而無所傷。用即抽之。』曰:『汝術已成,可歸家。』遂 送還。云『後二十年,方可一見。』」鋒聞語甚懼,後遇夜即失蹤, 及明而返。鋒已不敢詰之,因茲亦不甚憐愛。 忽值磨鏡少年及門,女曰:「此人可與我為夫。」白父,父不敢 不從,遂嫁之。其夫但能淬鏡,餘無他能。父乃給衣食甚豐,外室而 居。數年後,父卒。魏帥稍知其異,遂以金帛署為左右吏。如此又數 年。至元和間,魏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協,使隱娘賊其首。隱娘 辭帥之許。劉能神算,已知其來。召衙將,令來日早至城北,候一丈 夫、一女子,各跨白黑衛。至門,遇有鵲前噪,夫以弓彈之,不中, 妻奪夫彈,一丸而斃鵲者。揖之云:「吾欲相見,故遠相祗迎也。」 衙將受約束,遇之。隱娘夫妻曰:「劉僕射果神人,不然者,何以洞 吾也。願見劉公。」劉勞之。隱娘夫妻拜曰:「合負僕射萬死。」劉 曰:「不然,各親其主,人之常事。魏今與許何異,顧請留此,勿相 疑也。」隱娘謝曰:「僕射左右無人,願舍彼而就此,服公神明也。」 知魏帥之不及劉。劉問其所須,曰:「每日只要錢二百文足矣。」乃 依所請。忽不見二衛所之。劉使人尋之,不知所向。後潛收布囊中, 見二紙衛,一黑一白。後月餘,白劉曰:「彼未知住,必使人繼至。 今宵請剪髮,繫之以紅綃,送於魏帥枕前,以表不回。」劉聽之。至 四更,卻返曰:「送其信了。後夜必使精精兒來殺某,及賊僕射之首。 此時亦萬計殺之。乞不憂耳。」劉豁達大度,亦無畏色。是夜明燭, 半宵之後,果有二幡子,一紅一白,飄飄然如相擊於床四隅。良久, 見一人自空而踣,身首異處。隱娘亦出曰:「精精兒已斃。」拽出於 堂之下,以藥化為水,毛髮不存矣。隱娘曰:「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 繼至。空空兒之神術,人莫能窺其用,鬼莫得躡其蹤。能從空虛之入 冥,善無形而滅影。隱娘之藝,故不能造其境,此即繫僕射之福耳。 但以于闐玉周其頸,擁以衾,隱娘當化為蠛蠓,潛入僕射腸中聽伺, 其餘無逃避處。」劉如言。至三更,瞑目未熟,果聞頸上鏗然,聲甚 厲。隱娘自劉口中躍出。賀曰:「僕射無患矣。此人如俊鶻,一搏不 中,即翩然遠逝,恥其不中。才未逾一更,已千里矣。」後視其玉, 果有匕首劃處,痕逾數分。自此劉轉厚禮之。 自元和八年,劉自許入覲,隱娘不願從焉。云:「自此尋山水, 訪至人,但乞一虛給與其夫。」劉如約。後漸不知所之。及劉薨於統 軍,隱娘亦鞭驢而一至京師,柩前慟哭而去。開成年,昌裔子縱除陵 州刺史,至蜀棧道,遇隱娘,貌若當時。甚喜相見,依前跨白衛如故。 語縱曰:「郎君大災,不合適此。」出藥一粒,令縱吞之。云:「來年 火急拋官歸洛,方脫此禍。吾藥力只保一年患耳。」縱亦不甚信。遺 其繒彩,隱娘一無所受,但沉醉而去。後一年,縱不休官,果卒於陵 州。自此無復有人見隱娘矣。
(唐《傳奇》)




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

錦瑟


錦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李商隱

錦瑟無端五十弦  一弦一柱思華年
莊生曉夢迷蝴蝶  望帝春心托杜鵑
滄海月明珠有淚  藍田日暖玉生煙
此情可待成追憶  只是當時已惘然

錦飾之瑟,為亡妾生前所撫;其一弦一柱,皆引人思彼美好華年。然竟無端有此傳說,五十之弦剖而為二;可歎佳人廿餘年歲月,亦短暫如許!
佳期誠難再,往事已成迷離之蝶夢,似醒非醒;芳魂若有知,料想化為泣血之啼鵑,思歸不歸。
思念之情,難以傾訴,惟效滄海之鮫人,月夜獨淚;無常之慟,難以團圓,但恨如玉之佳人,幻化成煙。
此情綣繾,追憶無盡;只是聚首當時,卻惘然未覺殊堪珍惜也。


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

秋浦歌

秋浦歌  李白

白髮三千丈   緣愁似箇長  不知明鏡裏  何處得秋霜

攬鏡自照,駸然而白者何耶?若為緣愁而白之髮,則愁思如許綿長,想必白髮亦應有三千丈也。故料其非髮,乃霜耳。然則明鏡無隙,秋霜究由何處得以入焉?
全詩妙在虛實之拗置:秋霜是虛,卻用實筆寫之,宛然明鏡中真有其霜,但不知何處入之爾;白髮是實,乃以虛筆運之,不見有三千丈之長,推想鏡中非緣愁而白之髮也。其字面似重在髮與霜,細索方知立意實結穴於愁也。
進究上聯,復有賓主之拗置。愁、主也,卻若有似無,一字帶過;髮、賓也,乃以三千丈、似箇長之主筆寫之。

故爾攬照而乍信翻疑之際,忽覺世事多愁而早生華髮,乃悟韶光荏苒而生涯在鏡,全以虛實賓主拗置之筆曲傳其神,此誠太白之特采也。



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

聲律啟蒙一東3


貧對富,塞對通,野叟對溪童。鬢皤對眉綠,齒皓對唇紅。 
天浩浩,日融融,佩劍對彎弓。半溪流水綠,千樹落花紅。 
野渡燕穿楊柳雨,芳池魚戲芰荷風。 
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;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。

【註解】
.皤:白色。綠:這裏指青色、黑色。皓:白色。
.浩浩:廣闊無邊的樣子。融融:暖氣上騰的樣子。
.芰:菱角的一種。
【習作】
一、「塞對通」,塞是阻塞,通是(    )
二、「皤」「皓」從部首可以看出跟什麼顏色有關?請再找出五個白部與顏色有關的字。
三、「天浩浩」浩浩用來形容天空很:1藍,2晴朗,3廣大。
四、「日融融」融融用來形容太陽很:1高,2圓,3溫暖。
五、「半溪」「千樹」都是(  )詞。
六、請問你看過什麼花有「千樹落花紅」的景象?
七、字詞重組:
下著雨的郊外渡口燕子在楊柳間穿梭。
 (  )(     )(  )(   )(   
風吹過荷花池,飄來一陣芳香,魚兒在水中嬉戲。
   )(  )(   )  (      ) (        
八、比喻女子眉毛纖細用:(     );比喻男子氣魄雄壯用:(       )。
【對句練習】
半溪流水綠

人生若夢

【吟誦】
吟誦
漢文

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

聲律啟蒙一東2


一東(三之二)
沿對革,異對同,白叟對黃童。江風對海霧,牧子對漁翁。
顏巷陋,阮途窮,冀北對遼東,池中濯足水,門外打頭風。
梁帝講經同泰寺,漢皇置酒未央宮。
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;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。

【註解】
.沿:沿襲、遵照原樣去做。革:變化、變革。
.黃童:黃口之童,即兒童。黃,黃口,雛鳥的喙邊有一圈黃色的邊,長大就消失,故以黃口喻指年齡幼小的兒童。
.顏巷陋:指顏回居於陋巷,見《論語.雍也》:「一簞食、一瓢飲、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」
.阮途窮:阮指阮籍(字嗣宗),魏晉時代人,博覽群書,好老莊之學,為竹林七賢之一。阮籍經常駕車信馬由韁地亂走,走到無路可走的時候便大哭而返。《晉書.阮藉傳》「籍率意獨駕,不由徑路,車迹之所窮,輒痛哭而返。」
.濯足水:《孺子歌》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我足。
.打頭風:《琅嬛記》載有:商人尤某之妻石氏,思夫成疾,死前曰:「我俗變為逆風,阻止天下商人遠行。」(「俗」:可能是「欲」字之誤。);《韻府群玉》石尤風,打頭逆風也。
.同泰寺:佛寺名,梁武帝蕭衍大力倡導尊佛崇儒,常與高僧在同泰寺講論佛經,時天降雨,寶花從天而下。
.未央宮: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,曾經在未央宮設宴群臣,禮數嚴謹,乃曰:「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。」
.塵慮:對塵世間俗事的憂慮。縈:纏繞
.綠綺:古琴名。(楚莊王有琴叫繞梁,司馬相如有琴叫綠綺,蔡邕有琴叫焦尾),古琴有七條弦
.青銅:銅鏡,「歐陽修」詩:『素絲悲青銅』。

【習題】
一、「沿革」:沿是沿襲,革是(     )
二、「異同」:同是相同,異是(     )
三、牧童,在課文中寫成:(     );漁夫,在課文中寫成:(     )。
四、請在本課課文中找出水部、會流動的字?
除了課文之外,請再舉出五個字。
五、「置酒」指的是:1釀酒,2賣酒,3請客喝酒。
六、「塵慮縈心」是說:1身上有很多灰塵,2心中牽掛著世俗的事情
七、「七絃綠綺」指的是什麼樂器?
八、「百鍊青銅」指的是什麼?
九、「霜華滿鬢」指一個人:1兩鬢插滿了花,2兩鬢長滿白髮

【對句練習】
池中濯足水

蒼顏鶴髮

【吟誦】
吟誦
漢文

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

聲律啟蒙一東1


一東(三之一)
雲對雨,雪對風,晚照對晴空。來鴻對去燕,宿鳥對鳴蟲。 
三尺劍,六鈞弓,嶺北對江東。人間清暑殿,天上廣寒宮。 
夾岸曉煙楊柳綠,滿園春色杏花紅。 
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,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。

【說明】
聲律啟蒙這本書是傳統的蒙學讀物,按韻分部,內容包羅天文地理、花木鳥獸、人物器物等。行文節奏抑揚頓挫,音韻琅琅上口;熟讀之後,能對於古典詩文的對仗、押韻得到完善的掌握。

本段文字押一東韻,這是依照「平水韻」的原則來判斷。所謂「平水韻」,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〈劉淵〉而得名;他依據唐人用韻情況,把漢字劃分成107個韻部(其書今佚),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;約同一時期,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郁著《平水新刊韻略》分為106韻;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平水韻。
標題一東,表示這是第一個韻,以東字為代表,凡是列在這個韻部裏的字,都與「東」押同一個韻腳。統計一東韻共142,本文中的風、空、蟲、弓、東、宮、紅及翁等韻腳,都屬一東韻。

聲律啟蒙的寫作格式,每一韻都有三段,這是第一段,用括號三之一來表示。

【註解】
三尺劍︰《漢書》高祖為黥布流矢所中,醫曰︰『可治』。高祖曰︰『吾提三尺劍取天下,非命乎?命在天雖扁鵲何益』?
六鈞弓:古時三十斤叫「鈞」,六鈞弓指的是拉力較強的一種弓。《左傳》定公侵齊,士皆坐列,曰︰『顏高之弓六鈞』。皆取傳觀之。
清暑殿:宮殿名,在洛陽。
廣寒宮:《天寶遺事》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,見牓曰「廣寒青虛之府」。
鬢:耳旁的毛髮,人老鬢先白
途「次」:《左傳·莊三年》凡師一宿爲舍,再宿爲信,過信爲次。本義為停留,引申為:旅行所居止之處所

【習題】
一、除了雲、雨、霜、雪之外,請寫出五個雨部的字。
二、「晚照」是:1月亮,2傍晚,3照明,4晚霞。
三、「宿鳥」指的是:1飛行的鳥,2鳥巢,3棲息的鳥。
四、「三尺」「六鈞」「兩鬢」「一蓑」都是(      )詞。
五、請寫出與「人間」相對的詞:(     )。
六、「夾岸」是:1對岸,2上岸,3兩岸。
七、「曉煙」是:1煙火,2清晨的煙霧,3炊煙。
八、「春色」指的是春天的(      )。
九、滿園春色,除了杏花紅之外,還可能有什麼?
十、「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」,「客」指的是:1客人,2旅客,3客氣
    「兩鬢風霜」是說:1旅客頭髮被風吹亂,2旅客頭上沾滿了霜,3旅客鬢髮白了。

【對句練習】
吳牛喘月
(江淮一帶的水牛怕熱,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,便喘息不停。此成語比喻: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,產生過度恐懼的反應。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滿奮畏風,在晉武帝坐,北窗作琉璃屏,實密似疏。奮有難色,帝笑之。奮答曰:臣猶吳牛,見月而喘。)

【吟誦】
吟誦   漢文



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

詩境


        詩境的所在,就是一首詩的精髓所在。
        何謂詩境?乍讀一首詩,先接觸到的,是由語言文字所呈現的「象」。「象」是個別獨立的;而詩人運用自己的「情」與「意」,將許多「象」結合在一起,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境,此一境界,便是「詩境」。
       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提出「境界」之說,其中有「寫境」、「造境」之別。寫境,是描寫現實;造境,是心靈想像。然而,不管是實境或想像,總先要在作者心中構成一個「境」,然後透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。千載而下,讀者在吟詠之際,仍能心有慼慼焉,而與作者同悲同喜。因為讀者的「心境」與作者合而為一,所以會覺得感動,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「感應」。
        以下試舉例解析詩境:第一首是王之渙的〈登鸛雀樓〉
白日依山盡  黃河入海流 欲窮千里目  更上一層樓。詩中的白日、山、黃河以及樓是實境,海是想像;作者選取這些或虛或實的象,構成一個渾括東西上下,遼闊高遠的環境。誦讀此詩,便可感受到那叢山蒼蒼、大野茫茫、念天地悠悠的情懷。
        再舉張旭〈桃花溪〉為例:隱隱飛橋隔野煙  石磯西畔問漁船 桃花盡日隨流水  洞在清溪何處邊。飛橋、野煙、石磯、漁船、桃花及流水是實境,洞是想像。綜合這些象,摶聚成一個煙隱迷離的詩境。透過這個境界,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那種「桃源何處」的嚮往與感慨。
        探究其實,詩境源於作者的心境。王之渙因為登上高樓,頓生天地蒼茫之情,便將白日西下、黃河東流,極目所見之象,結合成一完整的環境,並透過詩歌表達出來;張旭因為對於現實社會充滿無奈,便將循溪所見桃花流水、煙迷幻想,組織成為詩境來抒寫他的幽懷。
        因此,讀者若能與作者的心境相契,便能深入體會詩境。
雪廬老人有絕句〈答人問詩境口號〉春山如笑笑遊人  萬紫千紅莫認春  未到會心超象外  但能知貌不知神。口號,是一種遇有靈感,隨口而成的詩;本詩主題,在回答何謂詩境。內容說:春天風光明媚,山色如笑,好像是在嘲笑熙來攘往的遊客,提醒遊客們,不要錯認那萬紫千紅的花朵就是春光喔!萬紫千紅比喻詩的森羅萬相,春光則是神韻境界。讀詩,千萬不能滯著那零零碎碎的表相,如果著相,便不能夠超出象外,對於詩的境界,便不能心領神會;那只能說讀到詩的外貌,而不能知道詩的精神了。
    總之,讀詩應當善體詩境;當我們能遺貌取神、深入詩境,才能品味出詩的真髓。